“必須把國家的學生資助政策落實好,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4月17日至19日,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陳希原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調研時反復強調這句話。
黨中央對“三區三州”的脫貧工作極其重視。作為“三區三州”之一的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屬于深度貧困地區,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人口多,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為督促臨夏州更好地落實國家學生資助政策,切實發揮學生資助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作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陳希原帶隊赴臨夏州開展督查調研。
調研組深入縣級資助中心、深入學前、義務教育、中職、普通高中等學校、深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分別與基層資助工作者、受助學生和學生家長座談交流,了解實情,訪貧問苦。
調研期間,陳希原指出,進入新時代,黨和政府對學生資助工作更加重視,體現在三個“重”:
一是中央有重托。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將“資助各類學校家庭困難學生近1億人次”作為民生成就提了出來,也提出了擴大高職院校獎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設立中等職業國家獎學金等具體要求。
二是教育部黨組有重視。寶生部長兩年之內在《人民日報》上刊發3篇關于學生資助工作的文章,富芝副部長出席今年全國學生資助工作會議并做重要講話,這說明教育部部黨組把學生資助工作盯在眼里、放在心里、抓在手里。
三是專項巡視有重擔。去年年底中央巡視組對教育部進行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對學生資助工作在教育脫貧攻堅中的作用給予高度認可,但也指出了一些問題,為學生資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當前學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陳希原對省、州、縣、校的各級資助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把國家學生資助政策落實落細,是每一個學生資助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硬性要求。
二是要建好建檔立卡等學生底數臺賬。建檔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養、殘疾等貧困人口是脫貧攻堅的重點群體,是學生資助必須重點保障的對象,要實現學籍系統、資助系統與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數據庫的有效對接,確保建檔立卡等困難學生應助盡助。
三是要加強資助政策宣傳。宣傳工作還需要在時間節點、宣傳媒介、呈現形式、傳播方式等方面想辦法,要接地氣,讓資助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四是要用好資助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是準確掌握學生資助數據和精準發放的重要抓手和幫手,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全面應用,所有受助學生數據必須及時準確上傳,資助資金到位和發放情況必須及時填報更新。
五是要規范資助的各個環節。糾正與國家資助政策規定不一致的做法,重點清理附加額外受助條件、降低資助標準、改變資助用途、傷害受助學生心理等不當做法。建立定期專項檢查制度,推進學生資助工作公開透明,接受監督,防止和查處違紀違規行為。
六是要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按照《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省級教育部門和中央高校要盡快制定(修訂)認定實施辦法,努力提高認定精準度,把好精準資助的“第一關”。
教育部財務司也非常重視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應助盡助情況,安排預算處李希欣同志一同參加了此次調研。調研期間,調研組還召集蘭州大學等中央高校和部分地方高校座談,要求高校抓好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落實好國家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